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投敵者》經典語錄

 《投敵者》是西格弗裡德•倫茨生前僅有的未發表的長篇小說,直到作家逝世之後才問世,遲到了65年。

《投敵者》經典語錄

 《投敵者》寫於1950年代,在完稿之前曾廣受出版商期待,但作品完成之後,卻因為不符合德國當時的*傾向而無法得以出版。在倫茨死後一年多,才於其手稿中被發現,2016年甫一出版,便成為德語文壇的重大事件並登上暢銷榜首。

 西格弗裡德•倫茨為德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與君特•格拉斯、海因裡希•伯爾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齊名,但受歡迎程度更勝另兩人,曾獲多項著名文學獎的肯定。2014年德國文壇更設立了兩年一度的“西格弗裡德•倫茨*獎”。

 倫茨備受各國作家推崇,在國內,莫言、餘華對他推崇備至,稱極大地影響了自己。莫言曾對馬丁•瓦爾澤說:“當作家的個人經驗和社會歷史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重合時,我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西格弗裡德•倫茨的《德語課》。”餘華曾說,閱讀《德語課》的經驗是一段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當時他在魯迅文學院,“當時這部書震撼了我。在一個孩子天真的敘述裡,我的閱讀經歷著驚心動魄。這是一本讀過以後不願意失去它的小說。我一直將它留在身邊,直到畢業必須將所借圖書歸還時,我選擇了三倍罰款,我說書丟了。我將它帶回了浙*,後來我定居*時,又把它帶回到了*。”

 本書即將改編為電影,2018年開始拍攝。

《投敵者》敘述二戰中一位普通的德國士兵兩次“變節”的過程。戰場上,他愛上了女游擊隊員,兩人的愛情在戰場上顯得那麼不合時宜。在無意間,他殺死了愛人的弟弟,又擊斃了自己的姐夫。在死亡現實和道德良心的雙重拷問下,他投降了敵方。後歷經種種,苦撐到戰後,主人公成為了新*中的一分子,他卻又一次變節,開始了又一次逃亡。種種矛盾撕扯著他的內心,他能不能得到愛人和親人的諒解?怎樣才能不成為一個罪人?小說延續倫茨一貫的主題:對戰時人們職責與良心的追問。人物被置於特殊而又符合情理的境地,在極端的衝突中以其不斷的行動來回答作品所提出的終極問題。


經典語錄

他們都不說話了,互相看了一眼,聽著行駛的火車有節奏的聲音:咚嗒嗒,咚嗒嗒,咚嗒嗒。他忽然覺得,某些話語—表示極度憂傷的話,表示安寧的渴望和流逝了的愛情幸福的話— 和這節奏有某些共同的意味。咚嗒嗒,咚嗒嗒,這聲音聽起來就像“羽絨被”,或者像“他曾經”,或者像“喜歡我”,或者又如同“你相信吧”抑或“吻我吧”。

如果我們為德國,即為我們自己,犧牲我們自己,豈不是荒謬絕倫。就如同一隻熊,它割下自己的一條腿,一邊忍著劇烈的疼痛吃自己的肉,一邊說服自己,必須犧牲自我。

士兵們把自由交還鋼鐵。他們喘息著,呼喊著,拖拽著,把新的鋼鐵填塞進大*的喉嚨。士兵們撲倒到地上——懷著對鋼鐵的恐懼,對鋼鐵的希望。

“不是在家裡的花園裡,也不是在教室裡,而是在這兒。這隻能在這兒思考。我一直是個獨來獨往的孤魂野鬼,但是我很高興,我有自己就足夠了。我從未有過女朋友,從未有女人身體保養得好好的,散發出香水氣,等著我。我只有我自己,其他的就什麼也沒有了。但是,假如一個人動*在自己身上開了好幾個口子,那麼,他就會認識到,他再也放不下*了。他得一輩子在自己身上到處動*。你知道,什麼人是自己最好的外科醫生?就是那些安安靜靜給自己做診斷、躲進自己孤獨的內心世界、以近乎殘酷的真誠傾聽自己脈搏的人。”

標籤:投敵 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