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從大都到上都》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古人出門都是起大早的,所謂披星戴月,乃是走遠路的常態。前往上都的人,若要早早出發,就得提前一天出健德門,住在城外,以免浪費時間等候城門開啟。胡助有詩《同呂仲實宿城外早行》,開頭就說:“我行得良友,夜宿健德門。”陳秀民有詩云:“晨出健德門,暮宿居庸關。”一天走了上百里,雖然騎馬,也必是很早就已上路。提前一天到城外,也和要辦理車馬租賃有關。胡助自己“百千僦一馬,日行百餘里”,和陳秀民所說的日程一樣,前提是必須早起,“未明即戒途”。胡助出發前夜還在下雨,然而雨水並不影響日程,所謂“晨徵帶殘雨”。路上也是如此,每日早早起床趕路,“五更睡醒又催起”,旅行中絕對不可能睡懶覺。

《從大都到上都》經典語錄

朝聖,你不必旅行到耶路撒冷、麥加和聖地亞哥(SantiagodeCompostela),或其他那些知名的聖地。只要你懷著敬畏和好奇去旅行,以天生的、珍貴的生命感受力去感觸每一個時刻、每一次遭逢,那麼,無論去哪裡,你都是走在朝聖的路上。 照他這樣說,前往金蓮川也可以算是一種朝聖,只是這一朝聖*質的獲得並非由於那早成廢墟的上都,而在於行走本身。從醞釀計劃以來,已經有很多朋友問:為什麼一定要徒步呢?靈活一點,有的地方坐車,有的地方走路,不是效率更高、更安全嗎?我沒有回答過這個問題。說到底,這是另一個價值系統裡的規則,不可以用效率或安全度來衡量。

羅生門的故事是歷史研究的常規模型:儘管我們相信真相只有一個,用來還原真相的*據(*言)卻指向多個彼此難以重疊的過去。通常我們相信,未來是開放的、流動的、不確定的,因而也是無法準確預估的。沒有人敢說自己能看到未來。同時我們也相信,過去是已經發生的,因而是確定的、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然而當我們試圖重建過去的真相時,所有的經驗都告訴我們,真相的確定*和唯一*幾乎是無法實現的。也許這就是歷史與歷史學之間的巨大鴻溝。

高山深谷裡的黃昏來得格外早,太陽剛剛偏西,西側山峰的暗影就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從谷底向上逐漸鋪展到東側山崖上。

我總覺得草原傳統中(也許不止草原),無辜和令人同情的死亡,會賦予死者及其血統以神聖*,使他的後裔在權力爭鬥中獲得某種*優勢。拓跋魏的沙漠汗如此,蒙古的託雷也是如此。

標籤: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