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內在的探索》經典語錄

《內在的探索》經典語錄

《鑽石途徑系列之一:內在的探索》中,阿瑪斯解析了何謂本體,本體的不同品質和麵向,以及我們如何藉由發現本體來解決許多的內在議題。"鑽石途徑"是一條精準而直接的道路,它提供給我們的除了心理活動的深度知識之外,同時也邀約我們發展出智慧、愛、喜悅、好奇等品質。它把*述的品質視為 生命本體的不同面向,如果我們能允許自己在每個當下開放地體驗內心所有的感覺,我們就會渴望活出具足本體的生活。


經典語錄

我們的不滿足大部分並非源自於疾病或物質上的困境,而是未能充分活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認識我們真正的存在本質,無法自在地做自己,所以才會有情緒上的苦惱。

你越是能檢視自己,就越能瞭解現在的行為是怎麼一回事,人格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它的動機是什麼,是什麼限制了它——換句話說,如果你理解了你的恐懼、憤怒和痛苦,那麼時候一到,這份理解就能幫你從其中解脫出來。

☀ 如果你不確定你生命的意義為何?就去看看那些讓你掙扎的事,探究你為什麼掙扎,掙扎的結果又是什麼。檢視你最強烈的情緒:愛、恐懼、恨(嫉妒、猜疑、自卑、抗拒、競爭)等等。你想要創造什麼,期待什麼,摧毀什麼?你最能失去的最重要的事情為何?你能獲得的最好的東西又是什麼?也許,你的意義是最能定義你的事物,例如一項習慣或一件會令你苦惱的事,它可能像責任一樣籠統,也能像“殺死敵人”一樣具體。

“對治耽溺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從根本上來看,耽溺所以會形成,是因為你沒有負起自我規範的責任。你期待別人、時間、上帝之類的東西為你負責,這跟嬰兒的太廣劃相同的,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規範自己,所以總是期待外在的事物--譬如母親,來清理他、餵養他、慰藉他等等.......做個*則意味著要照顧自己,做所有對自己最有利的事,耽溺只會掩蓋住自我規範上的不足,也包括自制力的不足。”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人生的每一個領域。當你不如意時,你多半會生氣,抱怨,傷心,怪罪另一個人或自責。但這麼做又有什麼用,難道你看不出來只有小孩才會有這些舉動嗎?如果事情不順利,成熟的人會觀察眼前的情況,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然後就把不必要的東西放下了。其他的舉動都是一種浪費。 我並不是在貶損你,我只是很瞭解大部分人的舉止都像幼童。我們這裡的目標就是要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事,並且要認清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像小孩,而我們的困境之所以會產生,就是因為我們想繼續當小孩,不想長大*。你可能會認為小孩的生活是很棒的,只要玩耍就好,不必負任何責任。可是如果真的去觀察小孩,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並不值得羨慕。小孩必須仰賴大人,他們沒有自由,毫無選擇。孩子的生活是非常受限的

讓我們來談談價值感和自尊的問題。當你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時,你的內心會有一種空空洞洞的感覺。你會感到匱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價值來填滿這個洞。你會利用別人對你的肯定和讚賞來達到這個目的,你會以虛假的價值來填補這個洞。

放縱可能是對各種事的耽溺。你可能會耽溺在你的懶惰中,耽溺在你的憂鬱、你的恐懼、你的神經過敏、你的忙碌、你對自己或別人的*中。你會耽溺在自我的批判以及對他人的批判,耽溺在逃避或無意識裡的傾向,都可能變成你耽溺的物件。這便是人格的特質之一:不斷地耽溺。其實你很清楚這只是人格在作崇,你也知道這是你在人格成長的過程裡學來的習慣,雖然一點幫助也沒有,可是你仍然繼續放縱下去。

“放縱就是任由你的弱點去掌控優點,放縱便是允許你不健康的那個部分去掌控你的生命,即使你知道那是不健康的。放縱就是明知道你必須做某件事卻懶得去做它,並且允許慣**控你的人生。放縱乃是“確知”的敵人。” “放縱可能是對各種事物的耽溺。你可能會耽溺在你的懶惰中,耽溺在你的憂鬱、你的神經過敏、你的忙碌、你對自己或別人的*之中。你會耽溺在逃避事情、拖延事情或談論八卦裡。你人格之中的任何一種態度、感覺或無意識裡的傾向,都可能變成你耽溺的物件。這便是人格的物質之一:不斷地耽溺。”

生活中所有的情況,你都要徹底加以理解,全心全意地深入其中。對眼前發生的事,你要盡力觀察和體驗。你在奮鬥的時候,就是在跟自己打交道,你會認識你每一個細微的部分。一定是如此的。 假設你的人生出了問題,重點不在去除它,而是要和它共同成長。重點不在解決問題,而是要藉由解決的過程而得到成長。因此你會發現,成熟跟成長、擴大心量及深化你的認識有關。

立足於世上和*自主,也是一份很深的想要實現自己的慾望。活出真正的你,則意味著擺脫過往建構出的所有錯誤身份,這和你在世上的作為無關。你在世上的作為,或許能顯示出你是誰,但是它無法定義你這個人。一旦活出你個人*的本體,也就是你真正的身份,那麼無論你做什麼都是定位於本體的。

有時他們需要那份痛苦來認識自己。他們或許真的需要去學會什麼是慈悲。如果你除掉了別人的痛苦,他們可能就無法領會慈悲是什麼了。我們同時也談過,最客觀的慈悲一定跟看見真相有關。一個人是否感到受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黃金一般的真相是什麼。慈悲真正的能量就是對自己產生真正的信任。憑著它便能超越痛苦和快樂。這便是真相。你最終只能信賴真相——你自己內在的真相、別人內在的真相或某種情況的真相。慈悲就是為了真相而存在於真相中。這就是為什麼從深層的慈悲中所產生的行動,對某些人或是對外在世界而言並不慈悲。它們甚至看起來是殘酷的,卻可能是最仁慈的東西。人們經常以看似仁慈的方式來採取行動,但其實是不慈悲的。

假設你已經在自己身上下了一兩年的工夫,你來到我們這個團體裡,想要解決某些生命議題,而某些改變真的發生了。也許你的心打開了,或者你變得更清明瞭,但是你可能會說,"喔,我的心會開啟,是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很棒的女人,她真是不可思議。我一見到她心就開了,從此以後一直是敞開的。"

標籤:經典語錄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