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14.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感皇恩•出京門有感李俊民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又離別。碧雲西畔,...

練習題8.33K

問題詳情:

14.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感皇恩•出京門有感李俊民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又離別。碧雲西畔,...

14.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

李俊民

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又離別。碧雲西畔,舉目亂山重疊。據鞍歸去也,情悽切!

一日三秋,寸腸千結。敢向青天問明月。算應無恨,安用暫圓還缺?願人長似,月圓時節

(1)“楊花如雪”這一寫景句在詞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請簡要説明這首詞上闋的行文思路。

(3)“一日三秋,寸腸千結”兩句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①交代了離京的時間(即暮春);②渲染了離別時的淒涼氣氛;③用楊花的紛亂如雪,烘托離京時心緒的煩亂。

(2)詩人先寫離別時的情狀,接着寫“忍淚”的原因,再寫前路的艱險,最後寫登程後的悽切心情。

(3)①誇張、對偶;②表現離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與在京親友們的情誼之深。

【解析】

(1)【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楊花如雪’這一寫景句在詞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答題關鍵詞“寫景句在詞中有什麼作用”,答題時結合首聯的位置和內容,從內容和結構方面入手答題。首聯在內容上:交代了離京的時間(即暮春);②結構上:渲染了離別時的淒涼氣氛;③用楊花的紛亂如雪,烘托離京時心緒的煩亂。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首聯作用(1)從內容上來看:統領全文,點明題旨, 奠定情感基調,表達與主旨相關的某種感情.(2)從結構上來看: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照應/呼應題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應該注意);呼應結尾 ;(3)從效果上來看:①、符合作用體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連續發問,那麼,首段還兼有引人入勝或發人深省的作用;小説中還有設置懸念的作用;連續感歎,那麼,首段還兼有強烈的抒情作用.考生答題時要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

(2)【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請簡要説明這首詞上闋的行文思路。”這是考查詩歌的內容,通過抓住關鍵“上闋的行文思路”,梳理詩歌內容,詩人先寫離別時的情狀,接着寫“忍淚”的原因,再寫前路的艱險,最後寫登程後的悽切心情。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其實是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把握。首先應審清題幹,答題區間在上片,通過抓住關鍵“上闋的行文思路”,梳理詩歌內容。

(3)【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一日三秋,寸腸千結’兩句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通過抓住關鍵意象,和情感關鍵詞來分析情感。首先答出修辭手法,只答“對偶”不得分;答到“離愁之重、思念之苦”等意思即可。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敍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着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題中詩歌中的“上高樓” “*山改”“盡白頭”。然後,把握詩中的顯*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信息,也有一些顯*信息,鑑賞時要注意把握。這些顯*信息,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着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第五,捕捉藴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藴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