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

練習題5.69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乏食數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餘人潰圍陷陣,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

匈奴大發十餘萬騎,南旁塞,至符奚廬山,欲入為寇,亡者題除渠堂①降漢言之,遣充國將四萬騎屯緣邊九郡。單于聞之,引去。

元康三年,先零②遂與諸羌種豪二百餘人解仇交質盟詛。上聞之,以問充國。對曰:“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種自有豪數相攻擊勢不一也往三十餘歲西羌反時亦先解仇合約攻令居與漢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觀匈奴欲與羌合非一世也。臣恐羌變未止此,且復結聯他種,宜及未然為之備。”後月餘,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擊敦煌以絕漢道。安國③至,召先零諸豪三十餘人,以尤桀黠皆斬之。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充國對曰:“亡逾於老臣者矣。”上曰:“將*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 兵難逾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充國至金城,須兵滿萬騎,方渡河。恐為虜所遮,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及明,以次盡渡。虜數十百騎來,出入*旁,充國意北驍騎難制,且恐為誘,戒*勿擊,曰:“吾士馬新倦,不可馳逐,擊虜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也。”

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後戰,士皆欲為用。虜數挑戰,充國堅守。

充國引兵至先零,虜久屯聚,解弛,望見大*,棄車重,欲渡湟水,道阨狹,充國徐行驅之。或曰:“逐利宜亟。”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致死。”豪靡忘④來自歸,充國賜飲食,遣還諭種人, 時羌降者萬餘人。充國度羌必壞,請罷騎兵,留萬人屯田,以待其敝。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就第。朝庭每有四夷大議,常與參兵謀,問籌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諡曰壯侯。

(《漢書·趙充國傳》有刪改)

注:①“題除渠堂”,人名。②“先零”,匈奴部落名。③“安國”,光祿大夫安國④“靡忘”,匈奴部落首領名。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種自有豪/數相攻擊/勢不一也/往三十餘歲/西羌反時/亦先解仇合約攻令居/與漢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觀匈奴欲與羌合/非一世也

B.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種自有豪數/相攻擊/勢不一也/往三十餘歲/西羌反時/亦先解仇合約攻令居/與漢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觀匈奴欲與羌合/非一世也

C.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種自有豪/數相攻擊/勢不一也/往三十餘歲/西羌反/時亦先解仇合約攻/令居與漢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觀匈奴欲與羌合/非一世也

D.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種自有豪數/相攻擊/勢不一也/往三十餘歲/西羌反/時亦先解仇合約攻/令居與漢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觀匈奴欲與羌合/非一世也

2.文中加點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

A.假司馬,官名。漢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貳之意,“假司馬”即司馬的副職,也有臨時充任的意思。

B.斥候,偵察(敵情),也指進行偵察的人。

C.就第,指科舉考試,因科舉考試分科錄取,每科按成績排列等第。

D.四夷,四夷是古時華夏族(漢族別稱)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分別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3.下列説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趙充國忠心報國。他一生為國征討,多次帶兵攻打匈奴。羌族反叛成為現實後,他雖已七十多歲,仍不服老,*出征。

B.趙充國審時度勢。他根據叛羌的情況採取了以守為主的策略,行*途中小心謹慎,避免傷亡,計劃好再作戰。面對敵人多次挑戰,他堅守不應,認為“小利不足貪”。

C.趙充國善於攻心。對敵人採取分化瓦解策略,賜給投降的羌人飲食,放他們回去,從而取得羌人好感,投降的羌人很多。

D.趙充國深謀遠慮。羌族剛有所動作他就敏鋭的感覺到羌族想和匈奴聯合攻漢,建議皇上及早安排防禦。順利收服羌人後,上書請求撤除騎兵,只留士兵在當地屯田。

4.把文中畫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及明,以次盡渡。

(2)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土卒,先計而後戰,士皆欲為用。

【回答】

1.A

2.C

3.B

4.(1)就連夜派遣三個營的士兵含着枚(悄悄)渡河,渡過河後就紮營。到了天亮,*士們已按次序全部渡河。

(2)行*時一定做好戰鬥的準備,駐紮時一定要修好堅固的壁壘,尤其能沉着鎮定,愛惜士兵,先計劃後作戰,士兵們都想為他效力。

【分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及對偶、反覆等修辭。作答時可先忽略選項中停頓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頓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進行選擇。

句意是:羌人改變規定的原因,是他們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他們經常互相攻擊,勢力不能統一。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時,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訂立盟約攻打令居,同漢朝相抗衡,五六年後才平定。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聯合,不是一世的事了。“數”指多次,作動詞“攻擊”的狀語,所以“數相攻擊”是一個整體不應斷開。排除B、D兩項。“西羌反時”指西羌人*時,後面陳述其做法,所以應在“時”後停頓。“令居”是古地名,作動詞“攻”的賓語,“攻令居”中間不應斷開,應在“令居”後停頓。排除C項。

故選A。

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要求選擇“文中加點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

C項,“就第,指科舉考試”説法有誤。“就第”指免職回家;“科第”指科舉考試,因科舉考試分科錄取,每科按成績排列等第。

故選C。

3.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譯錯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題要求選擇“下列説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B項,“面對敵人多次挑戰,他堅守不應,認為‘小利不足貪’”説法有誤。原文中説的是趙充國至金城,指揮大*渡河後,“虜數十百騎來,出入*旁,……曰:‘吾士馬新倦,不可馳逐,擊虜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也’”,所以“小利不足貪”是在剛渡河時説的。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題關鍵點有:

(1)“夜”,名詞作狀語,連夜;“校”,古代*營的一種建制,亦指“*營”,這裏指*營的士兵;“銜枚”,枚狀如箸,兩端有帶,可繫於頸上,古代行*時,常令士兵橫銜口中,以防喧譁,可譯為“悄悄”;“營陣”,指*隊的結營佈陣;“以次盡渡”,省略句,補充主語“士兵們”;“以次”,依照次序。

(2)“為”,動詞,做好;“堅”,使動用法,使……堅固、加固;“營壁”,意思是營壘;“持重”,謹慎、穩重、不浮躁;“愛”,愛惜、愛護;“為用”,被動句,被他所用,即為他效力。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趙充國,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漢武帝時(公元前99年),以假司馬的身份隨貳師將*李廣利攻擊匈奴,大*被匈奴團團圍困,漢兵幾天沒有食物,死傷增多。充國於是帶領百餘名壯士突圍陷陣,李廣利和大兵緊緊跟隨,終於解圍而出。

匈奴大舉發動十多萬騎兵,南下逼近漢朝邊塞,到達了符奚廬山,準備入侵搶掠。從匈奴逃走的題除渠堂投降漢朝後説出了這件事,漢朝就派遣趙充國率領四萬名騎兵駐守在邊境的九個郡上。單于聽到這件事後,領兵離去。

元康三年,先零就與各羌人的酋長二百多人解除怨仇,交換*後訂立盟誓。皇上知道這件事後,就拿此來詢問趙充國,趙充國答道:“羌人改變規定的原因,是他們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他們經常互相攻擊,勢力不能統一。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時,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訂立盟約攻打令居,同漢朝相抗衡,五六年後才平定。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聯合不是一世的事了。臣恐怕羌人的變動並不止這些,而且他們將會勾結聯合其他部落,應該趕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作好準備。”一個多月後,羌侯狼何果然派遣使者到匈奴借兵,準備攻打敦煌來斷絕選與漢族與各國來往的通道。安國到那裏後,就召集先零各部落首領三十多人,由於他們都特別兇暴狡詐,就把他們全殺了。當時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皇上認為他老了,趙充國答道:“沒有超過老臣的人了。”皇上説:“將*估計羌敵會怎麼樣,應當使用多少人?”趙充國説道:“百聞不如一見。*事情況難以遙測,臣希望趕到金城,制定出作戰方案後上奏。”

趙充國到了金城,徵調一萬名士兵想渡河,又怕遭到羌人截擊。便連夜派三個營的士兵先銜枚渡河,渡了河後,立刻紮營。到了天亮,*士們已依次全部安然渡河,羌人發覺後,派了數百騎兵,在漢*左右出沒騷擾。趙充國想羌騎一向驍勇善戰,難以制服,再説這也可能是羌人誘敵之計,告誡*隊不要出擊,並下令:“我*兵馬剛渡河,已略有倦意,不必追擊羌騎,攻擊羌人要以消滅他們為目標,小的利益不值得去貪求。”

趙充國經常把遠遠地派出偵察兵作為要務,行*時一定要做好戰鬥準備,駐紮時一定要加固營壘,尤其能夠謹慎穩重,愛護士兵,事先計劃好後再進行戰鬥。士兵都想為他效力。敵人幾次來挑戰,趟充國都堅守不出。

趟充國帶兵到達先零羌人所在的地方。敵人駐兵已久,放鬆了*惕,見到大部隊,就丟棄了車輛輜重,想渡過湟水,道路狹窄,趙充國就慢慢行*追趕敵人。有人説:“追逐取勝宜快。”趙充國就説:“這些都是走投無路的窮寇,不可以過分逼迫他們。緩慢追趕,他們就會逃跑而不回頭,追急了他們就會回頭決一死戰。” 羌酋靡忘於是自動前來歸順,趙充國賜他食物後,仍放他回去勸曉其他的族人。一時之間,有一萬多名羌人請降,趙充國預料羌人會自行瓦解,所以遣回全部騎兵,並請准予留下一萬名兵士在當地屯田,靜待其變。後來趙充國請求退休養老,被賜給一輛四匹馬拉的坐車、黃金六十斤,免職回家。朝廷每當有關於四夷的重大討論,經常請他參預*事謀劃,向他詢問計劃謀略。享年八十六歲,甘露二年薨,謐號為壯侯。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