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紹聖初,御史論軾掌內外製日,所作詞命,以爲譏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尋降一...

練習題2.2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紹聖初,御史論軾掌內外製日,所作詞命,以爲譏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尋降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紹聖初,御史論軾掌內外製日,所作詞命,以爲譏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尋降一官,未至,貶寧遠*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無所蒂芥,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又貶瓊州別駕,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餌皆無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猶謂不可,軾遂買地築室,儋人運甓畚土以助之。獨與幼子過處,著書以爲樂,時時從其父老遊,若將終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團練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於此。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自爲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爲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羣臣無出其右但爲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高宗即位,贈資政殿學士,以其孫符爲禮部尚書。又以其文置左右,讀之終日忘倦,謂爲文章之宗,親制集贊,賜其曾孫嶠。遂崇贈太師,諡文忠。論曰:蘇軾自爲童子時,士有傳石介《慶曆聖德詩》至蜀中者,軾歷舉詩中所言韓、富、杜、範諸賢以問其師。師怪而語之,則曰:“正欲識是諸人耳。”蓋已有頡頏①當世賢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師,一日而聲名赫然,動於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詞科,入掌書命,出典方州。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爲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爲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軾,而軾卒不得大用。一歐陽修先識之,其名遂與之齊,豈非軾之所長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嗚呼!軾不得相,又豈非幸歟?或謂:“軾稍自韜戢②,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爲,尚得爲軾哉!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

【注】 ①頡頏(xié háng):原指鳥上下翻飛,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爲不相上下。②韜戢(tāo jí):收藏;斂藏。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自爲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爲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羣臣/無出其右/但爲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B.自爲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爲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羣臣無出其右/但爲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C.自爲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爲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羣臣/無出其右/但爲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D.自爲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爲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羣臣無出其右/但爲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御史”是古代官名,商周時爲史官,自秦開始,爲監察*質的官職,一直延續到清朝。

B.“太師”自西周始置,爲輔弼國君之臣,後來大多是重臣的加銜,既示恩寵,又予實權。

C.“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給大臣的,被認爲是僅次於“文正”的諡號,歐陽修也獲此諡號。

D.“詞科”爲科舉名目之一,主要選拔學問淵博、文辭清麗、能草擬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淡泊名利,心繫百姓。他被貶後,在儋耳三年期間,能淡然處之毫不計較,並且熱心對待百姓,和他們交往非常密切,也得到了他們的愛戴。

B.蘇軾才氣不凡,文采過人。神宗、高宗都非常喜歡他的文章,神宗讀起來常常忘了吃飯,高宗常把他的文章放在身邊,讀起來經常就忘了疲倦。

C.蘇軾少有大志,追求不俗。童子時讀了《慶曆聖德詩》後,就拿詩中所說的韓琦、范仲淹等賢人去問老師,這時他就有和當代賢人相併列的想法。

D.蘇軾才高難酬,仕途坎坷。神宗、高宗兩位皇帝都能夠了解他的品行,喜歡、欣賞他的才能,可是蘇軾卻多次被貶黜,終究沒能被重用爲宰相。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獨與幼子過處,著書以爲樂,時時從其父老遊,若將終身。

(2)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爲,尚得爲軾哉?

【回答】

10.D

解析:本題中,根據句意和名詞“羣臣”在句子中擔當主語來判斷“羣臣無出其右”是完整的句子。排除A、C;然後根據句子結構相似可判斷:忠規讜論/挺挺大節,排除B,故選D。

11.B

解析:“‘太師’自西周始置”,表述錯誤。正確的表述是“自殷商就開始了”。故選B。

12.A

解析:“他被貶後,在儋耳三年期間”表述錯誤,根據文字“惠州安置,居三年”可知應該是在惠州呆了三年。故選A。

13.(1)(他)獨自和小兒子蘇過一起住,把寫書來當作樂趣,時常跟當地父老交往,好像要在這裏終老。

(2)雖然這樣,假使讓蘇軾因此而改變他的所作所爲,還能算是蘇軾嗎?

解析:(1)幼子,小兒子;以爲,把……當作;遊,交往;若,好像;(2)假,假使;以是,因此;易,改變;尚,還。

【參考譯文】

紹聖初年,御史論奏蘇軾掌管起草內外詔令的時候,所作的文辭命令,認爲是譏諷斥責先朝。因此以本官任英州知州,不久降一官級,還未到任,又貶爲寧遠*節度副使,安置在惠州。住了三年,他淡然處之毫不計較,對人不論賢才或是平常人,都能得到他們的歡心。又被貶爲瓊州別駕,住在昌化。昌化,是以前的儋耳,不是人所能住的,*品都沒有。蘇軾起初租官房居住,有關官員還認爲不可以,蘇軾就買地築屋,儋耳人就搬磚運土來幫助他。他獨自和小兒子蘇過一起住,把寫書來當作樂趣,時常跟當地父老交往,好像要在這裏終老。徽宗即位,(蘇軾)移居廉州,改任舒州團練副使,又移遷至永州。又經過三次大赦,就掌管了玉局觀,恢復朝奉郎職務。蘇軾從元祐以來,從未因每年考績要求升遷,所以官職就止於此。建中靖國元年,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自從應考直到出入侍從皇帝,必定以忠於君主作爲根本,忠心的規勸卓識的議論,正直而有大節,羣臣沒有超出他的。但被小人所忌恨排擠,不讓他安心處於朝廷之中。高宗即位,追贈資政殿學士,用他的孫子蘇符任禮部尚書。又把他的文章放在身邊,一讀起來就是一整天都忘了疲倦,說這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親自寫了集贊,賞賜給他曾孫蘇嶠。追崇蘇軾又贈太師,諡號文忠。評論說:蘇軾在兒童時代,士人中有流傳石介的《慶曆聖德詩》到蜀地的,蘇軾一一列舉詩中所說韓琦、富弼、杜衍、范仲淹等賢人去問他的老師。老師覺得奇怪而對他解釋,他就說:“正想認識這幾個人。”這是因爲他已有和當代賢人相併列的意思。二十歲左右,蘇軾父子兄弟到了京城,一天而聲名顯赫,震動四方。不久登上進士高等,透過殿試,入朝掌管書函詔令,出任州縣官員。仁宗剛讀到蘇軾、蘇轍的制策,退朝後高興地說:“朕今天給子孫找到兩個宰相了。”神宗尤其喜愛他的文章,在宮中閱讀,(入迷到)御膳送來竟忘了吃,稱他爲天下奇才。兩個皇帝都能夠了解蘇軾,而蘇軾終究不能被重用。歐陽修先賞識他,他的名氣後來就和歐陽修相等,豈不是蘇軾的天才是不可被掩蓋的,這是天下最公平的事,做不做宰相那是命。唉!蘇軾不能做宰相,又難道不是他的幸運嗎?有人說:“蘇軾稍有隱晦,即使不被重用,也應免去了災禍。”雖然如此,假使讓蘇軾因此而改變他的所作所爲,還能算是蘇軾嗎?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