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有長達3300千米的邊界線,是當今世界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豐富...

練習題9.97K

問題詳情:

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有長達3300千米的邊界線,是當今世界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豐富...

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有長達3300千米的邊界線,是當今世界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豐富的地區之一。蘇聯的解體和中亞五國的*,凸顯了中亞地區在*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把莫斯科、列寧格勒以及國家中心地區其他工業城市的特大工廠的裝置、物資和人力資源全部或部分遷移到大後方,即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截止1941年底,被遷走並迅速投產的工業企業已達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屬於國防工業部門。隨後成立了國家疏散工作委員會。制定企業疏散問題的法令。蘇聯國防委員會和國家疏散工作委員會統籌領導疏散工作。

1942年前8個月的統計表明,上述地區的工業產品總值已經達到344億盧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億盧布。1942年12月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指出,在國家東部地區的遼闊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業是機械製造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這是一個地理分佈方面的巨大飛躍。

——摘編自《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完成企業大規模級數轉移的特點和意義。

【回答】

特點:戰時緊急遷移:以國防工業為主,從中心區域遷往邊區,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遷移效率高。

【詳解】

特點:據“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把莫斯科、列寧格勒以及國家中心地區其他工業城市的特大工廠的裝置、物資和人力資源全部或部分遷移到大後方,即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可以知道是二戰中蘇德戰爭爆發後進行的轉移,即戰時緊急轉移,屬於從中心城市轉移到大後方;據“截至1941年底,被遷走並迅速投產的工業企業已達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屬於國防工業部門”得出轉移的主要是國防工業為主,且遷移效率特別高;據“隨後成立了國家疏散工作委員會,制定企業疏散問題的法令”得出屬於國家集中遷移,說明管理體制的集中程度高。

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完成企業大規模轉移的意義在於為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贏得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同時據“1942年12月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指出,……的巨大飛躍”可知推動了東部地區的發展。

知識點: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