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哲學史上有個不難理解的現象,生活越是困苦的哲學家,他的學說就越關注個人幸福。反之生活富足的哲學家,學說更容易脫離現實。斯賓諾莎就是典型的前者。 當斯賓諾莎意識到自己的幸福應該通過理*思考來追求的時候,他發現,在得出最終*之前還需要很長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裡,自己該怎麼生活呢? 他總結了幾個可以暫時執行的守則,大意是: 第一,說話要儘量讓別人明白,只要別人對我們的要求不會影響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求知),那就儘量滿足。 第二,只享受為保持健康所必需的生活樂趣。 第三,只求取為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錢。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經典語錄

無論是天*自私論,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全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把“我們為何成為這樣”和“我們應該怎樣”等同在一起。這些觀點的邏輯是,既然人類的基因是經過生存鬥爭而來的,那麼人類就應該把這種鬥爭精神延續下去,繼續通過競爭來篩選基因。

我要說的就是,當主觀哲學(比如*古典哲學)涉及到可以經驗的領域,也就是科學管轄的領域裡的時候,我們要格外的小心。首先,這裡不存在什麼主觀真理,五行八卦和萬有引力不過是不同理論各自描述世界的工具而已,怎麼描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經得起經驗的檢驗。在*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衝撞中,幾乎在所有客觀經驗可以檢驗的領域裡,*古代文化都處於劣勢。我們靠《論語》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思考人生,這沒問題。但是我們不可能靠《論語》去生產一枚釘子,去做一門大*。所以重視古籍沒有錯,但要儘量把古籍的應用範圍限制在客觀經驗不能驗*、或者難以有效驗*的領域(比如倫理學呀),其他的事兒您就少管點兒吧。

歷史上有一個規律,在鬥爭中,哲學總站在弱者的一方。 這是因為哲學講思辨,講道理。而只有弱者才會去講理,強者不需要講理。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裡,希臘哲學不過是一幫穿著白袍子的奴隸主在酒足飯飽之後的清談罷了。實際上,哲學的傳承浸滿了鮮血。 如果不是無數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在兵荒馬亂中懷抱著哲學典籍奪路逃竄,如果不是哲學家們從一場場烈火中搶奪滾燙的紙屑,如果不是千百萬在歷史上未留名的學究嘔心瀝血地翻譯整理,我們今天不會觸控到那麼多哲學瑰寶。 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國家、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亡國滅族是最可怕的事。這當然沒錯。但是如果站在文明的角度去看,亡國並不一定是最可怕的。雅典亡國了,反而因此撒下了希臘文化的種子。在中世紀的基督徒看來,穆斯林是最可惡的人。但正是他們的敵人,才得以讓西方最精華的文明保留下來,最終讓基督教的神學家們也視之為珍寶。

尼采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永恆輪迴說。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我們此時此刻體驗到的一切東西,我們在未來還會體驗到無數遍。我們的此刻,就是永恆!大意是說,假如我們這個世界中的各個元素都是有限的,假如時間是無限的,那麼有限元素能夠組合出的世界肯定也是有限的,那麼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一切都會在未來無限次的重複。在過去的哲學裡,我們一直以為幸福之路在前方。然而要是接受了永恆輪迴說,那就意味我們此時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永恆,我們用不著去追求什麼未來的幸福,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活好。因為你以後還會無數次地重複到它。